中新網北京8月6日電(上官雲) 6日晚,著名民國史學家汪朝光、臺灣歷史學家唐啟華做客騰訊思享會,根據近年研究mSATA成果深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巴黎和會上的中國外交。汪朝光表示,中國人應該以史為鑒,從中獲取經驗教訓,並思考未來。
  一戰中國隨身碟曾宣佈保持中立 後卷入戰火
  發生於百年前的一戰對中國局勢產生巨大影響,同時改變世界態勢。現在這個“一戰百年”的話題又引起各界反省和檢討。但遺憾的是,國內學術界有關一戰的研究並不是很多。唐啟華介紹,一戰由一mSATA件暗殺案件引起,1914年奧地利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遇刺,這件事情改變了全世界命運。
  “當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隨即,這兩個國家背後的德意志帝國與沙皇俄國宣戰,至英德兩國宣戰後,意味歐洲戰區全面開打。”唐啟華介紹mSATA,就在百年前的8月7日,中國對所有交戰國宣佈保持局外中立。
  當時掌控政權的是袁世凱政府,而它選擇中立的原因在唐啟華看來也十分好解釋:“那時候中國有各國租借地,駐扎各國軍隊,如果打起來怎麼辦租屋?袁世凱政府頒佈若干條規則,禁止一戰參戰國在中國領土領空有任何交戰行為。”
  不過,袁世凱政府的中立目的並沒有達到。就在一戰開始後不久,日本藉口與英國結盟,派軍隊進攻德國在中國租借地膠州灣,並且要在山東半島借道。因為種種原因,袁世凱政府在當地划出一塊交戰區,中國就此被卷入一戰戰火。
  巴黎和會顧維鈞依據扎實國際法依據駁斥日本
  經過四年多的戰爭,一戰終於走向結束。1919年,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會,也正是在這次由英法美意四巨頭掌控的和會上,世界秩序劃定,而原本德國在戰前取得中國山東膠州灣的權益也成為中日爭執的焦點。
  據唐啟華表示,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談不上失敗。而日本當時認為自己應當繼承德國權益,理由便是自己出兵打下山東與膠濟鐵路,同時中國政府簽訂“二十一條”,所以中國必須承認這一點。而著名外交家顧維鈞則憑藉對國際法深厚的研究據理力爭。
  “顧維鈞逐條批駁日本的要求。他認為,‘二十一條’的內容並不該算數,因為依據國際法‘武力脅迫原則’條約效力仍存疑問;並且國際法中規定有‘情勢變遷原則’,中國此前並未參加一戰,但後來也對德宣戰,因此條約失效。”唐啟華根據查到的史料分析,顧維鈞並非以傳聞中“山東是中國的耶路撒冷”等語打動參會人員,而是依據扎實的國際法依據駁倒日本。
  “儘管在這個問題上中國占據上風,但受到當時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局勢影響,日本又採取各種各樣其他方式。同時還夾雜中國政府一些派系鬥爭。日本最終還是取得了(德國在山東的一些利益)。”顧維鈞稱,相關消息在報紙刊出後最終引發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中國代表團最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原標題:學者回顧巴黎和會:顧維鈞依據扎實國際法駁斥日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xnsnhh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