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初春褐藻糖膠依然凝固在銀色冰下的塔里木河。 楊東 攝
  中餐飲設備推薦新網新疆阿拉爾3月1日電 題:探訪塔里木河古渡口:以“古渡”文化為支撐打造旅游景區
  記者 楊東
  汽車小心翼翼地從岸上下到冰面上,循著轍印緩緩地駛向對岸——素有“無韁野馬”之稱的塔里木河,初春依然凝固在銀色HI-Q褐藻糖膠的冰下,格外安詳溫順。
  在塔河沒有橋房屋貸款的漫長歲月里,人們過往靠船擺渡。這裡是新疆阿拉爾境內的第三個渡口。
  古絲路幾條道都曾在阿拉爾交匯,橫渡塔河行程大大縮短。華夏文明踏著絲路傳播到遙遠的世界,駝鈴整合負債和馬蹄聲穿越時空,留下了厚重的歷史,渡口是有力的佐證。
  阿拉爾境內的塔河段有三個古渡口。一個在肖夾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十六團),一個在阿拉爾市東南角的塔里木大學東側,第三個在十三團十二連。
  1949年冬,原八路軍一二九師三五九旅改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一野一兵團步兵五師,從酒泉步行至阿克蘇,掃除戰亂,建立新政權,發展生產,又挺進阿拉爾,大舉開發,於1953年6月創建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2002年9月,國務院批覆在一師塔里木墾區設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市阿拉爾,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
  以往擺渡的船用一根粗壯的胡楊木掏空製成,容量小,不安全,維吾爾人稱其為“卡盆”。第一師開發塔里木初期,擺渡的船同樣採用胡楊木製成,先進技術和工具令其承載量大、安全。此類船共有5艘,勝利一、二號擺渡人,每艘每次可以擺渡40—50人;勝利三、四號連在一起,擺渡機動車;勝利五號監測塔河水文情況。
  塔河自西向東繞塔克拉瑪乾大漠北部蜿蜒於塔里木盆地,上游地區多為起伏不平的沙漠地帶,河床由百米的細沙構成;來自於冰山的融水含沙量大;河水大小每年、每季不同。上述因素加上月球引力的作用,致使河床寬窄無常,河床時常擺動,故得名“無韁野馬”。
  因渡口周邊沒有特別的建築物,只是相對牢固一點的岸而已,河床時常擺動使渡口在十公里上下時常移位,擺渡並不順暢,往往要在塔河兩岸滯留數日方能通過。
  上世紀50年代中期,軍人們用胡楊木架成了塔河上的第一座大橋(現塔河1號橋位置),建成一個月,洪峰洶涌而至,一夜之間大橋化為烏有。70年代中期,在肖夾克西約10公里處架起了塔河上的第一座鋼混橋,幾年後,河床改道棄橋向南,橋孤零零地橫亘於沙灘上,訴說無奈,被迫再度用船擺渡……
  1981年,在塔里木大學東南一公里處架起了1.6公里的鋼混橋,迄今,仍然以扼守縱深塔里木的咽喉自居,發揮著巨大的作用;80年代末期,經綜合治理,逼使塔河水再度回到十六團的鋼混橋下流過;2007年8月,全長425公里的中國第二條沙漠公路———阿拉爾至和田的公路貫通,在塔河1號橋西約8公里的地方飛垮了2號橋。
  2008年秋,沙雅直通阿拉爾連接圖木舒克的G217線貫通,在塔河1號橋東約90公里的地方飛垮了第三座鋼混橋——至此,“塔河擺渡”成為“文物”淡入人們的記憶深處,唯有十三團二連的渡口仍然頑強地堅持,證明著“橋”的先進、便捷。據悉,在此古渡口位置建3號大橋項目已經國家批准,今年入夏投建。大橋貫通,塔河古渡將成為旅游景區——千百年帶給人們福祉的塔河,與時俱進地向人類捧上一份全新的關愛……
  據瞭解,第一師阿拉爾市借“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風轉變發展方式,確定把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點加速發展,並確立了“阿拉爾十景”,該處為“塔河古渡”。十三團將在古渡口以東約10公里的河灣,建設以“古渡”文化為支撐的“塔河第一浴”浴場,供游客游覽娛樂休閑度假懷古,食宿歌舞乘船沐浴玩沙……
  站在河堤上極目四望,陽光明媚,天藍風清,感覺塔河似在舞動;沙丘、沙灘、河岸、林帶、農田……堅冰錯裂,咔嚓作響,由近向遠,驚心動魄,催人遐想。  (原標題:塔里木河古渡口:以古渡文化為支撐打造旅游景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xnsnhhc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